首页 二战影视 红色经典 外国经典 港台经典 欧美大片 华语藏片 纪录片库 电视剧集
类型:
影评
观影
影星
影史
片段
视听
登录 注册
[影评:影史] 《二战英伦对决,英国和丘吉尔为何不惧闪击战空袭?德国打错了算盘》
二战英伦对决,英国和丘吉尔为何不惧闪击战空袭?德国打错了算盘

要说二战德国最头痛的事是什么?既不是潜力不足打不过盟军,也不是苏德战争打了四年多最终落败。德国最头痛的事是让英国整个浪把他们的部署给打烂了,要不是丘吉尔今天到莫斯科会晤,明天跟罗斯福见面,德国也不会因担心美军登陆欧洲而成天提心吊胆的。更让德军统帅部生气的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的闪击战,居然在英军面前变得无所适从,在英伦三岛上空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丘吉尔上台前,德国一直把英国退让当软柿子捏,实际上,英国明哲保身并不代表让出欧洲老大位置

一战后,英法作为战胜国,曾把德国逼到要发疯的地步,不仅狮子大开口要德国赔偿天价战争赔款,还不准德国拥有常备武装军队,仅让保留10万军队作为象征。可是,德国又是如何在夹缝中崛起了呢?

第一,英法为了自身利益一让再让。德国重新崛起,与英法怂恿和绥靖分不开,这是世界公认的。但英法为了自身利益至其它国家利益于不顾,确实有些过分,从一定程度上讲,德国能重新武装起来发动二战,英法是要承担失察之责的。所以,正因为英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间久了,德国就不把他们当盘菜,最终,英法惹火烧身,赔款没拿上,炮弹找上了门。

第二,德国从试探到实战步步紧逼。德国发动二战能不能避免?完全有可能的。早在1933年第三帝国起步之初,如果英法趁机将苗头扑灭,局势也不会发展那么快。即使到了1938年德国扩张野心显露,这时候英法苏联合起来,也是可以将其野心扑灭。可惜英国首相张伯伦不仅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还专门为德国入侵各国开了绿灯,从而使德国的胃口大开,对英法再也无所顾忌了。

第三,英国明哲保身,并不代表与德国同流合污。张伯伦之所以没有被民众撵下台,也是因为阻止德国闪击波兰时才醒悟过来,最终变成与德宣战。可丘吉尔却不同,他是旗帜鲜明坚决抗战的。因此,当德国认为占领了法国,就剩一个英伦三岛,即使占领不了,让英国中立也行。可他哪里知道,作为在欧洲最先崛起的老牌工业帝国,英国怎么可能把龙头老大位置拱手相让呢?

从这个层面讲,英国明哲保身不假,也希望德国祸水东移,但如果德国去抢英国的老大位置,甚至对英国动手,这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其次,德军放走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军,就是放虎归山。回到英伦三岛,德军的闪击战就大打折扣

一直以来,德军在敦刻尔克放走30多万英军,被认为是德国向丘吉尔示好的表现。毕竟那场仗,英国是替法国出头,强大的法国陆军也就简单那么放几枪,不久就投降了。可是,如果仔细地想一想,丘吉尔之所以举全国之力来营救这支队伍,因为这是他日后在战场上反攻的最大本钱。

第一,战火烧到英伦三岛是迟早的事,丘吉尔早有准备。丘吉尔上台时,英国已经被战争打焦了头。在东南亚殖民地,日军南下开始挑衅好斗,在北非殖民地与德意联军已经交上了火,虽然战事都不利好,但英国提前做好了战争准备,各种战前防御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展开。

第二,英伦三岛地势对德军闪击战不利。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回国后,德军统帅部一方面不断地通过武力向英军施压,另一方面又软硬兼施期望英国站在自己一边。但是,丘吉尔通过和苏美两国的接触,他一改张伯伦时期不与苏联来往的习惯,打破了两个阵线的壁垒,充分利用英伦海峡的优势,使德军的闪击战在英伦三岛失去作用。

第三,闪击战的优势是装甲快速机动,德军在英伦空战一错再错。从打击效果来讲,德军的闪击战必须与偷袭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德军没有料到英军恰恰在预警方面,通过海岸雷达提前掌握了德国空军的进攻动向,导致闪击战的作用大打折扣。这还不算,德军在明显占据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却屡屡出现指挥失误和更改作战方案的问题,从而把闪击战打成了持久战,西线战场也从空中打到海上,然后一直打到盟军登陆。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的闪击战主要依赖装甲打击力量来完成,可在英德战争中,德军的装甲一辆也没有登上英伦三岛,不仅在于海峡帮了英军的忙,德国空军也失误频频丧失了诸多机会。

再次,英国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拖也要把德国拖在西线

有句话叫重在参与,有人说英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平平,实际上是说英国在二战中打的胜仗太少,贡献没有苏联和美国大。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英国硬拼打不赢,软实力强大。直到现在,反映英国军情六处的影视作品非常多,还有像什么007邦德一类的谍战作品都受人喜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在搜集情报方面的实力。二战期间,英国情报系统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其中破译德军英格玛超级机密成为首功一件,仅此一项,英军就可为盟军胜利省下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

第二,丢掉英伦三岛,盟军就丢掉了整个欧洲。虽然说英军直接歼灭德军部队不多,在北非也打得伤痕累累,但因英国的坚持抗战,却极大地牵制了德军在西线配备兵力。如果没有英军在北非苦苦支撑,没有丘吉尔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来回周旋,盟军也不会那么顺利地握手言欢,尤其是英伦三岛始终掌握在英国自己手中,成为盟军在欧洲中的唯一净土,德军即使在东线打得再顺利,背后也有芒刺在身。

第三,英伦对决北非苦战和大西洋护航,英国拖住了德国扩张的双腿。有些人还说了,二战胜利以后,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其次是苏联,然后才是英国。虽然没人统计他们得到了什么好处,丘吉尔也在二战后被撵下了台。但丘吉尔及英国在二战中所作的努力,完全可以弥补张伯伦在二战前所作的不足。但有一条是清楚的,如果没有英国在西线极力牵制德军,东线苏军肯定不会打得那么顺手,美军也不会那么容易登陆欧洲。

总结:二战德军的闪击战在英国面前失去作用,一方面,与英国在丘吉尔领导下始终保持坚强的抗战意志,战前做了充分准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德军过分相信闪击战作用,片面夸大自身军事实力有关。从一定程度上讲,英伦三岛问题没解决,德国就仓促发动苏德战争两线作战,本身就是自取灭亡。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二战风云实录》

出处:听史录

[影评栏目:影史]

2025-01-26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1楼
发帖时间:2025-02-06 00:57:10

游客
烟斗经典影视排行(Classic Film and Television Rankings) V2.0 © 2021-2025
Powered by th1w.com   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GMT+8 2025-02-06 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