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严格上而讲伦敦沦陷不能说是一部糟糕的电影,起码导演在影片中还是能把故事说清,能把节奏把握好,在最终的突围场景还采用了跟拍式和上升拉伸结合的长镜头,起到了游戏视觉和突出场面宏大的作用,嗯,这片子在技巧上确实没什么说不过去的问题。除了剧本有问题。

这是一个俗不可耐又能把美帝以外其他国家的人民气个半死或者哭笑不得的故事,影片硬生生的映射了德国总理的圣母病(默大妈都心碎了);法国总理时时刻刻都需要脉动(反应快点可能不会被炸死);意大利总理神还原老贝;日本首相掉进海里喂了哥斯拉。但是这几个国家领导人都有个特点,他们各个窝囊的可以,唯独美帝总统一身硬汉气息,宛如一个退伍陆战队员,遇事沉着冷静,大难前还一心向国。
这种故事套路在以前确实讨人喜欢,比如《空军一号》和《独立日》,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美式主旋律电影以前受众之广令人咋舌。就拿《空军一号》而言,以前我们这些老百姓看完《空军一号》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然后就成了美粉。可现在这招不管用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全球多元化的运动下,民族主义复燃,欧洲诸国虽然在军事上与美国是战略同盟,但是在文化产业上,人家一直是在控制美国大片和本土大片的平衡。咱们虽然也控制,但是那是通过粗暴的保护月而不是通过开设艺术院线和本土片排片不得低于2%的原则。
(德国著名工业金属乐队“德国战车”就曾创作过一首大赞美式文化侵略的歌)
然而剧本落伍并不是主要问题,更要命的问题在于影片中的爱国情怀是硬生塞入的,《间谍之桥》虽然让我有点反胃,但是好歹人家的美式爱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的。然后《伦敦沦陷》里不论是主角班宁还是配角总统对于美国的伟大都是直接脱口而出,各种:美国不是你想毁灭就能毁灭的。美国不是一面旗帜,不是一座房子,是一种精神 etc

如果把爱国比喻为恋爱,那么:《间谍之桥》是《关雎》那样“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爱情,明明是虐狗文却又看的舒服;《空军一号》是莎翁笔下的爱情,让人一边吃狗粮一边哭的稀里哗啦,恨不得自己也获得一种这样的爱情;而《伦敦沦陷》就是初中恋爱女生的QQ空间,对不起我看着恶心,我先吐一会儿,吐完我再笑。

爱国主旋律谁都可以拍,也都应该拍。但是拍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因为你爱你的国家,就把别人贬低,这样的主旋律只会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