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藏友交流 |
影片类型
首 页 精彩影评 影史 栏目
除了轰炸还有炮击!少有人知的1945年盟军对日本的舰炮射击行动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虽然已经穷途末路,但依然冥顽不灵,于是引来了美国规模空前的战略打击,美军对日本的战略打击方式有哪些呢?大部分人可能知道有空中轰炸,当时日本全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被美军炸烂,全国的工业生产陷入一片混乱……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除了战略轰炸外,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还对日本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打击——舰炮轰击!

舰炮轰击?是的,别忘了日本是个岛国,岛国通常有一个特点:会有一批工业实力很强的港口城市。对于这些沿海地区,炮击就够了,要知道二战后期日本的海空力量已经完全无法和盟军抗衡,那么舰炮轰击日本港口城市自然也没什么风险。

1945年7-8月间,盟军海军炮击与空袭的主要目标。

1945年中期,日本本土的城市及工业设施大多已被美军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B-29轰炸机炸烂。而美军航母也在1945年分步对日本本土目标进行打击。这样日本仅存的空中战力被迫时刻准备进行国土防空,而外部航道被切断又使得日本海军残存的军舰丧失了行动力,只能在港中锚泊。

更糟糕的是,战前日本军方经评估,认为岸炮与本国现状不相适应。这使得日本只有少数几个有战略意义的港口拥有岸炮保护,而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小口径火炮。所以,舰炮打击日本完全可行。

1945年7月开始,美国海军、英国海军和新西兰海军军舰组成的盟军海军舰队对日本本土面向太平洋的沿海地区城市及工业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舰炮射击。

第一次炮击是从7月初开始的,1945年7月1日,美军第三舰队在哈尔西上将的指挥下自莱特湾出发,进击日本本土。哈尔西准备首次使用战列舰及巡洋舰炮击日本沿海的军事设施及工厂,为了这次活动,美海军潜艇提前进行了扫雷活动,陆军航空兵也提前进行了照相侦察,确保海军战列舰的安全。

哈尔西,外号“蛮牛”

7月10日,第三舰队主力——第38特混舰队(TF 38)在老约翰·S·麦凯恩中将的率领下开始攻击,首先航母上的飞机空袭东京周围目标,之后又转而袭击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共击沉军用舰船11艘、商船20艘,击毁飞机25架。另击伤军用舰船8艘、商船21艘。

空袭完毕后,炮击也开始了,炮击的第一个目标是——釜石!釜石并不是一个大城市,人口仅有4万,但有着全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因缺少焦煤及其他原料,该厂此时仅以不到最大产能一半的产能进行生产。而部分盟军战俘就被遣至铁厂服劳役)。

7月14日,在空袭配合下,海军少将约翰·F·萨弗斯(John F. Shafroth)指挥的第34特混编队第8分舰队第1特遣队(TU 34.8.1,包括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重巡洋舰昆西号、芝加哥号及九艘驱逐舰)脱离TF 38前去炮击釜石的日本制铁釜石制铁所。

TU 34.8.1特遣队。

这支舰队的火力相当强,3艘战列舰均属南达科他级,共有27门406毫米舰炮,单轮齐射抛掷的弹丸重量超过27吨!

7月14日中午12时10分,炮击开始,炮击持续2小时,共发射802发406毫米炮弹、728发203毫米炮弹和825发127毫米炮弹,这使得铁厂遭严重破坏,被迫停产数周,还直接导致损失了四周的生铁产量和两个半月的焦炭产量,日方共有423名平民身亡(还有5名被日军强迫劳役的美军战俘不幸死于炮击)。

1945年7月14日,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炮击釜石。

在轰击釜石的同时, 7月14/15日夜,另一支攻击部队第34特混舰队第8分舰队第2小队(TU 34.8.2)脱离TF 38攻击北海道东南部的沿海城市——室兰,这里有日本制钢的两座大型钢铁厂(日本制钢所室兰制作所及日本制铁轮西制铁所。)。TU 34.8.2也是由一堆强悍的战列舰为主力,包括美国海军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威斯康辛号战列舰,此外还有轻巡洋舰亚特兰大号、代顿号和八艘驱逐舰。

7月15日拂晓,炮击开始,3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向室兰倾泻了860发406毫米炮弹,但因当地雾霾天气影响,导致飞机难以确认炮弹落点以校正火力,最终只有170发炮弹落入厂区,但破坏力仍然相当强,当地工厂焦炭生产瘫痪两个半月,还轻微影响了生铁生产,室兰城区也受到严重破坏, 大量民房被毁。

衣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58000吨,主炮有3座3连装406毫米主炮,火力相当凶悍

不过这次炮击行动风险很大,因为在长达六小时的炮击过程中,从岸上可以轻易辨认出编队的位置,这使得舰队时刻面临着日军空袭的威胁,哈尔西上将事后写道:这是他一生中最漫长的几小时。不过,日军并未行动,哈尔西认为,日军是在保存实力以待日本本土决战。

对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攻击在7月15日结束了,TF 38驶离日本海岸重新补给燃料,之后与前来增援的英国人会合。英国对日本也是恨得牙根痒痒,当年在马来亚,新加坡的一箭之仇终于到了报的时候了,于是英军组成了第37特混舰队(TF 37),拥有6艘航母和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7月17日凌晨,盟军航母联合再度空袭东京,稍晚,TF 38和TF 37美英联军的分队又开始对东京东北约130千米的日立发动打击,这支编队除了3艘衣阿华级外, 又加入了“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和“英王乔治五世”号, 总共6艘战列舰。

东京下町被炸成一片焦土

英美联合舰队选择在夜间实施炮击, 目标是日立市周边的9处工业设施。当夜恰逢降雨和浓雾, 美军校射飞机无法起飞, 炮击舰队只能利用雷达和无线电定位实施盲射。次日凌晨1:10,炮击停止,美军战列舰共发射1238发406毫米炮弹。英军战列舰发射356毫米炮弹267发。两艘护航的轻巡洋舰也对日立南郊的雷达电子仪器厂发射了292发155毫米炮弹。

不过由于天气原因,这次炮击效果不好, 9处目标中仅有3处遭到明显破坏, 其余6处损伤轻微,然而日立市区则是到了血霉,很多炮弹打到这里来了,次夜美军B-29又对日立发动空袭,这导致日立城区的79%被摧毁。

事后,美国海军官方正史中曾叙述道,对于日本平民而言,炮击比空袭更可怕。

7月18日,TF 37与TF 38对东京地区实施了一次更远的空袭,空袭结束后,TF 37与TF 38在海上进行补给,24/25日夜,巡逻纪伊水道时,琼斯少将的编队(第17巡洋舰分队)顺便炮击了位于和歌山县串本町的一个水上飞机基地、潮岬附近的着陆场和一个雷达站,不过炮击只持续了4分钟,损失不大。

不过,很快,盟军又找到了下一个袭击目标——滨松!

滨松市

滨松,熟悉音乐的人肯定听过这个城市,这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乐器生产中心,不过二战时滨松可是有很多军需工厂的。

7月29日,此前炮击釜石的美军编队与编为第37特混舰队第1分舰队第2特遣队(TU 37.1.2,包括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三艘U级驱逐舰)的英军编队脱离舰队主力,到了滨松外海,此时的滨松已经被空袭炸残了,战列舰编队是来补刀的。

英美军舰各自确定目标,“英王乔治五世”号于晚间11时19分在18350米距离上向日本乐器株式会社二号工厂(此时转向生产螺旋桨)展开炮击,27分钟打出265发炮弹,不过效果不好,然而这造成了人心恐慌,大量工人旷工。而美军则炮击了铁道省滨松工机部及其他三处工业设施,使得滨松工机部事后停产三个月,此外,美军的炮击还使得铁路基础设施却遭破坏,当地线路停驶66小时。

之后,7月30和31日夜间, 美军第25驱逐舰中队在路德维希海军上校指挥下前往骏河湾搜寻日军舰船,但一无所获,这支部队索性在31日凌晨进入海湾,对清水进行了炮击。对清水市的一个铁路车厂和一家制铝厂炮击。炮击持续了7分钟,但未获得战果。

7月底8月初,这支舰队驶离日本海岸以躲避台风,并重新进行补给,之后重新北上。8月9日、10日两天,舰队舰载机袭击了在本州北部各机场中集结的日军飞机,估计共摧毁720架日军战机,然后,9号它们准备再次轰击釜石!

1945年8月9日,马萨诸塞号战列舰主炮齐射

为啥还打釜石?因为第一次炮击釜石后盟军并不知道釜石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于是盟军仍然奋力轰击釜石的工厂,这次不止是美军和英军,就连新西兰军队都加入了,除了7月炮击釜石的军舰外,美国海军的波士顿号重巡洋舰、圣保罗号重巡洋舰,英国皇家海军的纽芬兰号轻巡洋舰、三艘T级驱逐舰,新西兰皇家海军的冈比亚号轻巡洋舰,都加入了。

12点54分,炮击开始,炮击共持续了2小时,共发射406毫米炮弹803发、203毫米炮弹1383发、152毫米炮弹733发,数架日军飞机一度逼近舰队,但均被击落(盟军也损失了2架舰载机),这次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当时产能几乎损失殆尽,炸死日本平民271人,不过有个意外就是盟军误炸了一个战俘营,导致27名盟军战俘死难。

根据1949年日方的统计,盟军对日的舰炮袭击(日军把盟军炮击和除空袭之外的其他袭击方式合为一项)共造成3282人伤亡,占盟军在本土造成人员伤亡的0.5%。其中1739人死亡,1497人受伤。此外有46人失踪。

舰炮袭击的震慑力是相当强的

盟军的炮击使得日本的钢铁工业受到极大破坏,不过,相对于物资损失,炮击对日本士气的打击更大,因为相较于空袭,炮击没有预警而且持续时间更长,而且意味着盟军军舰可以毫无忌惮地抵近日本海岸,这使得日本人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

因此,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USSBS)的调查报告认为:虽然炮击不如空袭破坏性强,但考虑到参战舰队的低风险性,选择炮击仍然是合适的。

作者:云帆

出处:搜狐/史事拾遺

影评栏目: 影史
2020-09-06 (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典藏·经典电影 V1.0 © 2021-2024
联络可致E-mail:taihu1w@163.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GMT+8 2024-04-28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