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藏友交流 |
影片类型
首 页 精彩影评 影史 栏目
二战同为轴心国成员的德国和日本,海军实力谁更强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同为轴心国成员,两者尽管身处异地,狂热的扩张野心却是相似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德日两国发动战争机器的同时,扩张海军军备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德日海军的实力,到底谁才是更胜一筹呢?

  • 海军家底大盘点

德国海军生产和俘获舰艇4565艘,包括俾斯麦级战列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德意志级前无畏战列舰2艘、巡洋舰10艘、辅助巡洋舰10艘、驱逐舰42艘、潜艇1188艘、其它舰艇3306艘,总吨位近200万吨。

日本海军主要水面舰艇有艘,其中航空母舰25艘、34艘战列舰、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2艘、驱逐舰177艘、潜艇174艘,总吨位193万吨。除潜艇外,日本海军的规模完全占据上风,而且数量可观的航母,令德国艳羡。

  • 不同的起点 不同的规模

德日两国海军规模的差异,源自其起点的高低。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等五国对结束一战后海军的军备竞赛达成共识,各方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限制了五国主力舰的吨位和主炮的口径,规定了各国主力舰的总吨位,并对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标准排水量和火炮口径提出了具体要求。

条约的缔结,日本受益最大。条约抬高了日本的地位,使其跻身一流强国的行列。条约给海军造舰大跃进踩了刹车,使国力并不雄厚的日本有了喘息之机。在缔约的五国中,美国要兼顾两洋,英意法远在欧洲,日本实际上成为了东太平洋的霸主。

德国就没有日本那么幸运了。1919年6月28日,一战交战各方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其目的是限制和削弱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海军只能保存很小的规模,并且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党首希特勒单方面废止的《凡尔赛条约》。两年后,德英两国经过多次磋商,宣布以《英德海军协定》替代《凡尔赛条约》。

协定规定德国海军的总吨位不能越过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同时,德国可以装备潜艇,其规模不得超过英联邦国家潜艇总吨位的45%。协定的出台,给德国海军松绑。1935年,德国海军推出了“Z计划”,试图重振雄风,只是其起步晚、规模小已是不争的事实。

  • 不同的地理 不同的海军

德日海军的差异,与其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了“陆心说”,他认为占据心脏地带的欧亚大陆比拥有海权更占优势。麦金德强调德国要么和俄国结盟,要么征服俄国,这样德国就有称雄世界的资本。

他的学生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豪斯霍费尔对此深信不疑,他将这种理论介绍给了希特勒。“陆心说”坚定了后者陆权至上的军事战略思想,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陆空军的建设上,海军沦为辅助陆军进攻的附属力量,对舰艇建设明显慢了一拍。

反观日本,它的地理位置与英国相似。十九世纪末,英日海军产生了交集。英国通过甲午战争攫取了大笔的政治和经济红利。二十世纪初,日本迫切需要加强海权建设,以此维系生存和发展,英国也有在东亚遏制俄国扩张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确立了同盟关系。日本海军在英国的扶持下发展壮大。由此可见,德日两国的海军战略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不同的战术 不同的战果

德日两国海军战术各异,实现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认为德国海军的实力不足以正面对抗英国海军,而实施“Z计划”周期太长,应该以潜艇作为手段,切断英国的大西洋航线,以此瓦解英国的战斗意志。

邓尼茨指挥德国潜艇实施“狼群战术”,仅1940年10月,潜艇击沉英国舰船205艘,总吨位达108.9万吨,自身仅损失了6艘潜艇。在袭击运输船的同时,德国潜艇还对英国海军展开攻势,“勇敢”号、“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等英军主力战舰先后被击沉。

英国作家戴维斯.托马斯在《大西洋之星》中认为:“大西洋战役是最长久、最残酷、最浪费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2100万吨位,又有无数人丧生。”在盟军的强力绞杀下,德国被迫退出大西洋战场,宣告德国海军战略上的失败。

与德国海军的不对称作战不同,日本海军选择与美英海军正面对抗。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编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击沉或重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船只,总吨位超过30万吨,击毁飞机188架,受损飞机155架飞机,2403名美国人丧亡。偷袭重创了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引燃了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日本针对东南亚的英美殖民地开始了“南方作战”,以伤亡不足2万人的代价,取得了东起所罗门群岛、西至斯里兰卡的广大地区。不久,日本海军受挫中途岛,美国利用海军优势扭转了不利局面。1945年8月,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海军仅存168艘战舰,总吨位约32万吨。

  • 双方互动 各取所需

事实上,德日两国并不是孤立的,双方早已互赞“朋友圈”。1921年,英日终止同盟关系,日本利用德国海军陷入低谷之机,招募了大批技术人员,用于研发改善本国的船用发动机、电动机、潜望镜和蓄电池等舰艇技术。

1934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海军司令雷德尔会面,经过会谈,德国同意将亨克尔公司的He70俯冲轰炸机技术转让给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开发出九九式舰上爆击机,这款飞机在珍珠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回报,德国得了一百套“赤诚”号航母的设计图纸,“Z计划”中建造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有着日系航母的血统。

综上所述,日本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德国更强。在作战中,日本海军抱着“巨舰大炮”活化石不放,忽视了航母的重要作用,这一抱残守缺的做法,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而德国采用“狼群战术”,集中弱势力量展开“吨位战”,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由此可见,德日两国海军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殊途同归,双方都取得了旗鼓相当的战果。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处:搜狐 / 历史大学堂

影评栏目: 影史
2020-02-08 (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典藏·经典电影 V1.0 © 2021-2024
联络可致E-mail:taihu1w@163.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GMT+8 2024-04-23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