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战影视 红色经典 外国经典 港台经典 欧美大片 华语藏片 纪录片库 电视剧集
类型:
外国经典(战争) [1930][美国]《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33m.1476x1080.国语+英语.中文+英文][mkv/8.81G]

版主

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美国  1930年出品  (133分钟)
分辨率:1476x1080
伴音:国语+英语
字幕:中文+英文
典藏分:9.1

[1930][美]《西线无战事》(1476x1080.国英双语.中英字)(133m)[9400k-8.81G]

美国 剧情 BD-1080P 西线无战事[国英多音轨/简繁英字幕].1930.1080p.BluRay.x265.10bit.DTS.2.0.2Audio-SONYHD 8.81GB


◎译名 西线无战事
◎片名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年代 1930
◎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片长 133分钟
◎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 Lewis Milestone
◎编剧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 / 马克斯韦尔·安德森 Maxwell Anderson / 乔治·艾博特 George Abbott / 德尔·安德鲁斯 Del Andrews / C·加德纳·苏利文 C. Gardner Sullivan / Walter Anthony Walter Anthony / 刘易斯·迈尔斯通 Lewis Milestone
◎主演 路易斯·沃海姆 Louis Wolheim
    刘·艾尔斯 Lew Ayres
    约翰·雷 John Wray
    阿诺德·露西 Arnold Lucy
    本·亚历山大 Ben Alexander
    斯科特·寇克 Scott Kolk
    小欧文·戴维斯 Owen Davis Jr.
    沃尔特·罗杰斯 Walter Rogers
    威廉·贝克韦尔 William Bakewell
    拉塞尔·格里森 Russell Gleason
    理查德·亚历山大 Richard Alexander
    哈罗德·古德温 Harold Goodwin
    斯利姆·萨默维尔 Slim Summerville
    G·帕特·柯林斯 G. Pat Collins
    贝丽尔·默瑟 Beryl Mercer
    艾德蒙·布里斯 Edmund Breese
    扎苏·皮茨 Zasu Pitts
    厄尼·亚当斯 Ernie Adams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一腔热血的德国青年保罗·鲍曼(卢·艾尔斯 Lew Ayres饰)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然而当保罗和他的同学们经过训练后,被派往西线参战时,他们目睹到的却是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因伤返乡。可是愚昧的乡民根本不知前线的危急,保罗义愤填膺地向学生陈述战争的无情,西线无战事。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前线,在战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不幸被流弹击中。

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经典反战题材影片《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这部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的影片,一举荣获1930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导演用简明精练的镜头再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也以细腻流畅的手法写活了保罗爱国迷梦的幻灭。影片结尾处保罗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关于影片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是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反战经典之一,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历程不仅标志着艺术价值的胜利,更折射出时代的政治与文化脉络。

一、奖项背景与评选机制

1. 第三届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于1931年4月3日举行的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奖,表彰1929年8月至1930年7月期间上映的影片。此时奥斯卡尚未细分奖项,最佳影片是唯一的核心荣誉。

2. 战争题材的突破:作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战争电影,它打破了此前歌舞片(如《百老汇旋律》)和默片(如《翼》)的垄断,开创了战争类型片的艺术高度。

二、获奖原因与影片亮点

1. 反战主题的深刻性 
   - 对战争本质的解构:影片通过德国士兵保罗的视角,展现了战争从“爱国狂热”到“生命屠宰”的残酷蜕变。例如,保罗在战壕中刺死法国士兵后崩溃痛哭的场景,彻底颠覆了英雄主义叙事。 
   - 对人性异化的刻画:战争将青年学生变为麻木的杀戮机器,凯基的死亡和保罗最终被狙击手击中的结局,隐喻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毁灭。

2. 技术革新与艺术成就 
   - 沉浸式战争场景: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使用移动摄影、低空航拍和真实战壕布景,再现了毒气战、阵地冲锋等震撼场面。例如,新兵初次遭遇炮火时的混乱镜头,通过晃动的手持摄影和刺耳的音效,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 
   - 有声技术的突破:作为早期有声片,影片巧妙运用环境声(如炮弹呼啸、伤员呻吟)增强叙事张力,而非依赖对白。例如,保罗在医院与母亲对话的场景,通过低沉的语调与背景噪音,凸显了人物的心理创伤。

3. 商业与社会的双重成功 
   - 票房表现:制作成本125万美元,全球票房达300万美元,成为1930年盈利最高的影片之一。 
   - 时代共鸣:时值经济大萧条初期,影片对“战争徒劳”的批判引发公众对暴力与贫困的反思,被《Variety》评价为“对人类疯狂的控诉”。

三、获奖结果与争议

1. 核心奖项: 
   - 最佳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击败《爵士之王》《大追踪》等提名影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部获奖的战争题材电影。 
   - 最佳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凭借此片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奖(第一次为1929年《两个阿拉伯骑士》),其对战争场面的调度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获得高度认可。

2. 提名与争议: 
   - 德国的抵制:影片在德国上映时遭纳粹分子抗议,戈培尔称其为“犹太人的反德宣传”,导致德国禁映长达20年。这一事件反而提升了影片的国际关注度,成为反法西斯文化的象征。 
   - 艺术与政治的博弈:尽管部分影评人批评其“过于悲观”,但学院仍选择表彰其社会批判价值,体现了奥斯卡对战争反思的鼓励。

四、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
1. 艺术价值的再审视 
   - 现代观众的认可:豆瓣评分8.9分、IMDb评分8.1分,长期位列战争片榜单前列。其对“个体在战争中的命运”的刻画,被后世《拯救大兵瑞恩》《1917》等影片继承。 
   - 文学与电影的互文:影片忠实于雷马克小说的精神内核,但删减了部分政治批判内容(如对德国军方的直接讽刺),以适应好莱坞审查。

2. 文化遗产的延续 
   - 反战符号的诞生:“西线无战事”成为战争荒诞性的代名词,其结尾“保罗捉蝴蝶时中弹”的镜头,被《电影手册》评为“电影史上最具诗意的反战画面”。 
   - 电影技术的标杆:影片的战壕布景、特效运用和音效设计,为后世战争片(如《桂河大桥》《野战排》)树立了技术标准。

《西线无战事》的获奖不仅是艺术的胜利,更是电影作为社会批判工具的宣言。它以震撼的影像揭露了战争的本质,用奥斯卡的荣誉为反战叙事正名。正如导演迈尔斯通所言:“这部电影不是为了歌颂战争,而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战争的代价。”其跨越时代的反战精神,至今仍在银幕上回响。

精彩片花


 

【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1930.cut


 

2025-09-29(2025-09-29更新)-

#1楼
发帖时间:2025-10-14 23:08:56

游客
烟斗经典影视排行(Classic Film and Television Rankings) V2.0 © 2021-2025
Powered by th1w.com   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GMT+8 2025-10-14 23:08